1997年,这个年份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天津一套老旧居民楼里,孙健就那么走了。没人敲锣打鼓,也没人拉横幅送花圈,更没有媒体的头版头条,一位曾经的国务院...
2025-07-26 0
1997年,这个年份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天津一套老旧居民楼里,孙健就那么走了。没人敲锣打鼓,也没人拉横幅送花圈,更没有媒体的头版头条,一位曾经的国务院副总理,最后变回了大家口中的“老孙”。说有什么仪式?没有,连告别都安静得像秋天窗外无声飘落的叶子。有人说,人生圆满归土,便如此安宁便好。可真的是这样么?走的时候,孙健的家里没剩下什么贵重东西,只有一本本泛黄的书和许多老照片,连火锅也没人涮过几次。
外人大抵很难想象,那个曾在人民大会堂和大人物们共议国事的孙健,最后余生全靠社保和一点微薄的退休金度日。邻居见他每天出去买白菜、遛弯,像极了普通工厂退休职工。他话也少,大多是点头打个招呼,极少提起过往。他有时和工友聊起从前,却总避开自己做副总理的事,那神情仿佛只是一时客串。
孙健的低调,其实贯穿了一生。有时会被问:“为啥没接你夫人来北京住?”他还能开玩笑说,“学徒期间不让带家属!”这种低头抛砖的态度,让人觉得他那点高位仿佛是一场戏,他不过当了三年。有人羡慕他险峰上的风光吗?他倒似乎更珍惜在天津工厂的那几年,一身油迹干活流汗,那才叫“日子”。
1975年,有人说那是个喧闹的年代,“农业学大寨”喊得人耳根子疼。跟着风云变幻,工人、农民成了舞台正角。忽然有天,全中国都在议论:“孙健是谁?”谁都不认识,一个基层内燃机厂的工人,“蹭”一下直升国务院副总理,乍一看真有点莫名其妙。天津工人,懂不懂中央的花花世界?
其实,也不能完全说是机缘巧合。彼时上层想要找更懂“泥土气息”、更接地气的干部进来,用来调和各路势力继续推进变革。孙健,干了多少年工人,人情世故也摸爬滚打得透,其实名气虽小,实力了然。那些年国家上下,最高领导人多次说“要让懂农业、懂基层的人进来”,孙健正合适。有数据显示:当时中央干部中具备多年一线工人经验的比例非常低(据2015年“文史博览”梳理仅12%)。所以孙健“杀出重围”,并非偶然。
坐上副总理的位子,孙健行事全不像当权领导。每日照例早起晨练,衣食住行没人照料,连厨房都自己用。他甚至有点执拗,宿舍小院儿亲自种菜,窝头、咸菜不离桌。有旁观者摇头笑,他倒自得其乐。有些事情他就是不会,也不屑去学,例如何时去找人走关系、搞内部放映电影,一点不感兴趣。
到了关键时刻,命运却翻脸极快。1978年,他接到“停职检查”的电话,副总理到此为止。再没什么激烈的挣扎或抱怨,他就像换了一副外壳,平静收拾行囊,甚至都没怎么和老部下们正式道别。有人问他怎么想?他说:“我还能回工厂呢!”干脆得难以置信。待遇降了,一切归零。可他反倒比过去自在起来。压力没了,身份擦掉,他重新成了“翻砂工老孙”。
不过,孙健的确不算是个“政治动物”。在北京,他总是被对方的“钩心斗角”弄晕。他的工友说过:老孙大字不识几个,靠的是实打实的力气和诚实。到了中央,他反而觉得浑身别扭。有人甚至用这个理由替他被撤职辩解,说“还是不懂得分寸”,可也有人私下讲,哪有这么简单?
不提那些曲折的时候,得说回他小时候。孙健出生于天津郊区,家里穷,父母在机械厂打工。天刚亮他就追着大人去拾柴火,饭桌经常只有玉米糊糊或黑面馒头。父母没念过几年书,但人老实可靠。孙健11岁就开始帮做家务,洗锅刷碗,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上学。
15岁那年初中毕业,家里实在供不起他上学。他直接进了内燃机厂,做最苦的翻砂工。一进厂就碰上重体力活,每天灰头土脸,回家基本靠骑个破二八自行车。可他嘴上无一句怨言。做久了,他学会了一套“表面服从,心里较劲”的生存方式。向老工人“偷学”,也经常被骂,但晚上拉着同事私下琢磨,哪怕只学到一点点新技术就高兴很久。
没几年,他技术熟练,性格上却越来越内向。别人下班泡澡,他留下来清理机床,一干就是两个小时。领导最早给他的评价是:“不爱说话,脑子活,干活带劲。”1956年,他被提拔为班组长。那时候工资涨得慢,可孙健的责任越来越重,协调整个班组、解决工人争吵、完成紧急任务。有段时间厂里任务压得喘不过气,他自己连夜值班,吃住都在厂房二楼的临时铺。曾经有人吐槽他给大伙太严,其实他帮工友申请加班补助和假期调换的时候,心里头比谁都软。
那时“先进工作者”称号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可孙健拿一次就被写进了厂报,还代表工厂参加市里劳动模范大会。后来厂里说要培养年轻干部,孙健被派去北京学习一阵,可他始终不大适应“学习文件”的节奏。他更喜欢把拆开的机器好好摆一遍,不太喜欢在黑板前做报告。
1970年代末,他回厂后没专找领导聊,照例扎在生产线。只不过待遇好了些,能住稍微宽敞一点的房子。下班偶尔跟老工友聚一聚,话题始终绕不过第一线的琐事。他家门口总有人来问“怎么修理机床、怎么分配奖金”,一来二去又像社区“万事通”。
当年他也有过大风大浪,但说起个人隐私反而讳莫如深。有人笑他太厚道,憨得很。他有时候明明在中央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但自己偷偷放弃,理由只有一句“不想改行”。你说他不踏实吧,却又懂得见风使舵混日子。矛盾不?反正许多人都觉得奇怪。
回到工人的生活,他又像回到舒适区。甚至身边有人感慨:“老孙一没恋权,二没犯事,挺讲原则的。”可也有人说他其实不懂变通,政治嗅觉迟钝。孙健自己笑,双手背在腰后,说“时代变了,我没跟上步伐,这不丢人!”到底是不是真的洒脱?这很难说清。
关于孙健下台的原因,其实众说纷纭。也许他当权时真没大错,一个脏活累活都是自己上,没听见过拉帮结派。可政策一换,他又没有足够的“保护伞”,被边缘化很快。有人从改革开放初期中央政策调整的历史数据分析,像孙健这种“草根”副总理,三年去职者不止一人,类似案例1975-78年间至少6人(据“海南纪实”梳理)。历史像一道门槛,总有人跨不过去,有人却扬长而去。
孙健没怎么表现出苦楚,1978年回到天津后,过得比谁都知足——每天去菜市场讨价还价,逮一把韭菜能乐呵半天。孙健的坚韧,是某种“骨头里的劲”,无论风浪如何,总归能撑住日子。但也有人觉得他心底有根结,妻子劝他别多想,但他内心真的不后悔吗?反正他自己都摇头,有时说“没啥可糟心的”,可偶尔夜里又会一个人愣神。
外人说他的人生大起大落,是。“从翻砂工到副总理”,媒体报道过,但更多人看不清中间那段煎熬。你说他的命运完全靠自己把握的?其实很多时候他只是随波逐流,见一步走一步。有人说他失败了,短暂辉煌后又落入凡尘。但站他自己立场,大约只觉得“我干了我该干的,没什么别的。”
或许正是这样,本分本事,不争不抢,不投机。社会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懂这种“边缘性格”,但历史长河里,这种人恰恰成了最牢固的底色。
孙健的一生没有什么浮夸的“英雄主义”,其实就是踏踏实实把本职工作干好。外界也许更想看到跌宕起伏的传奇,但他死心塌地地回到生活本身,这才是最真。
到头来,是不是能混成“高位”,大多数人并看不太清;孙健倒像活成了一面镜子,照见那个年代的众生相。对于经历过的那些荣辱沉浮,他好像毫无戒备,也许只有那个满是机油味的工厂车间,才是最能让他安然的地方。
其实,很多人的人生或许并不需要过多修饰。有人问他值不值?他反问一句:“哪有那么多值不值?”说到底,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就是全部。
相关文章
1997年,这个年份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天津一套老旧居民楼里,孙健就那么走了。没人敲锣打鼓,也没人拉横幅送花圈,更没有媒体的头版头条,一位曾经的国务院...
2025-07-26 0
文/小高还是那句话,记住,国之间,永远只有利益,无一例外,中华民族坚信做好自己,定能复兴,中国虽然是世界大国,但对美欧,从不输出身已意志,从不以强凌弱...
2025-07-26 0
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本司针对手游进行,选择我们的四大理由: 1、软件助手是一款功能更加强大的软件!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 2、自动连接,用户只要开启...
2025-07-26 2
您好: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软件加微信【添加图中微信】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
2025-07-26 2
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07-26 5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
2025-07-26 0
证券之星消息,截至2025年7月25日收盘,圆通速递(600233 报收于15.29元,上涨2.55%,换手率1.88%,成交量64.36万手,成交额...
2025-07-26 1
美国国务院竟然启动大规模裁员行动,将1300余人在一夜之间扫地出门。其中,绝大多数为涉华事务官员。于是这些政客,瞬间恼羞成怒,纷纷将矛头指向特朗普,大...
2025-07-26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