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俗语“白墙蓝瓦,居丧之家”,房屋颜色居然还有讲究,有道理吗?

健康生活 2025年07月26日 05:43 0 admin

白墙蓝瓦为何被说“居丧之家”?背后藏着这些文化讲究

老辈人常说“白墙蓝瓦,居丧之家”,听到这话,你是不是觉得有点奇怪?白墙配蓝瓦,看着清爽干净,怎么就和“居丧”扯上关系了呢?其实,这话可不是凭空来的,背后藏着不少历史和文化的讲究,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

俗语“白墙蓝瓦,居丧之家”,房屋颜色居然还有讲究,有道理吗?

先从现在说起,如今城市里的楼房五颜六色,可在农村,白墙蓝瓦的房子还挺常见。不过,有些老人一看到这种配色,就会皱眉头,说这看着像坟地,不吉利,忌讳家里用这种颜色,怕招来霉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这白墙蓝瓦的搭配,背后有着一段不简单的历史。

俗语“白墙蓝瓦,居丧之家”,房屋颜色居然还有讲究,有道理吗?

咱们把时间拉到元朝,那会儿北京城的建筑,不管是普通老百姓的房子,还是皇宫、城墙,主色调都是白墙配蓝瓦。当年马可·波罗来到北京,就专门在他的游记里写过,说老北京的城墙是白色的,瓦片常常是蓝色的。据说这种颜色选择,和蒙古族统治者的喜好有关,他们特别喜欢蓝天和白云,觉得白加蓝的搭配能象征天地的广阔与平静。那时候的建筑师们,虽然没有工业颜料可用,却很会利用身边的资源,用红土、白土、蚌壳粉这些天然色素来涂墙,让房子的颜色慢慢丰富起来,白墙蓝瓦的房子看着清爽,也挺耐看。

俗语“白墙蓝瓦,居丧之家”,房屋颜色居然还有讲究,有道理吗?

再往前追溯,不同朝代的建筑配色也各有讲究。殷商时期,宫殿的柱子常用红色,墙壁则多是白色,红色在当时被视为尊贵的象征。到了周朝,红白搭配依然流行,但进入唐朝后,黄色取代红色,成了皇家的“专属色”。这些颜色的变化,背后都和权力、文化信仰紧密相连。到了明清时代,北京城开始普遍出现红墙黄瓦的风格,咱们熟悉的紫禁城,也就是永乐年间建成的故宫,就是这种配色,红黄搭配显得金碧辉煌,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俗语“白墙蓝瓦,居丧之家”,房屋颜色居然还有讲究,有道理吗?

那回到“白墙蓝瓦,居丧之家”的说法,为啥有人会觉得这种配色像办丧事的人家呢?这事儿得从颜色的象征意义说起。

先看白色,在咱们中国的传统里,丧事时人们会穿白色孝服,葬礼上也常用白色的花朵,比如白菊、百合。白色象征着哀悼与宁静,表达亲人对逝者的敬意,这种习惯从周朝就传了下来,直到清朝,甚至现在一些地方依然保持着。再看蓝色,在传统文化中,它一般被看作是安详、平和的颜色,丧礼上有时会用蓝色花圈,寄托对死者安息的祝愿。

俗语“白墙蓝瓦,居丧之家”,房屋颜色居然还有讲究,有道理吗?

而且你仔细想想,部分地区的坟墓,颜色往往是白色、蓝色还有黑色,这几种颜色都透着庄重肃穆的气氛。既然坟墓常用这三种冷色调,民间自然就会把白墙蓝瓦的房屋和墓地联系起来,觉得住这样的房子心里不舒服,甚至认为不吉利。风水学里也提到,白、蓝属于冷色,能营造出静默沉稳的感觉,适合用来安放逝者灵魂的阴宅。而生人住的阳宅用这种颜色,从心理上就容易让人联想到“阴气”。

俗语“白墙蓝瓦,居丧之家”,房屋颜色居然还有讲究,有道理吗?

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国际交流的增多,现代观念已经不像过去那么死板了。比如在国外一些地方,白色被看作是纯洁、神圣的颜色,像沙特阿拉伯人穿的长袍就是白色,很受尊敬。现在的建筑色彩越来越多样,没人再严格拘泥于过去的规矩,农村不少地方依然有很多白墙蓝瓦的房子,看着干净亮堂,大家也不怎么在意过去的那些寓意了。

俗语“白墙蓝瓦,居丧之家”,房屋颜色居然还有讲究,有道理吗?

其实,“白墙蓝瓦,居丧之家”这句话,顶多是某个历史阶段人们普遍认知或文化习俗的反映,并不是什么固定不变的铁律,它只是人们在那个年代对丧葬和颜色关系的一种理解。这种观念一代代传下来,变成俗语,听着可能有点吓人,但说到底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

所以说,白墙蓝瓦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颜色终究是自然与文化结合的产物,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会赋予它不同的意义。只要房子住着舒适、安心,颜色看着顺眼,那才是最重要的,没必要被老说法束缚住。

发表评论

瑞纳视察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瑞纳视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