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伏天热不热,就看头伏”,明日头伏,今年伏天会热到哭?早了解

景点排名 2025年07月19日 13:35 0 admin

导读:“伏天热不热,就看头伏”,明日头伏,今年伏天会热到哭?早了解!

不知不觉间,三伏天将至。今年入伏时间是7月20日,正值农历六月廿六,刚好处在小暑与处暑之间,俗话有言“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最热的阶段,就从这一天拉开帷幕。

所谓“三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算起,一年之中仅此一段气温最盛、湿气最重。古人称“伏者,阴气将起”,意思是阳气虽强,阴气已潜藏于下。

“伏天热不热,就看头伏”,明日头伏,今年伏天会热到哭?早了解


伏天的炎热,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热量日积月累,“地气蒸腾、暑气难消”,加上湿度大、风速低,才让人倍感闷热难耐。

今年立秋在8月7日,恰好夹在三伏之中。“秋未入而暑未尽”,也预示着今年秋凉来得偏晚,高温将持续到末伏结束,热意绵长,须提早做好准备。

“伏天热不热,就看头伏”,明日头伏,今年伏天会热到哭?早了解


今年哪天入伏,哪天出伏?是如何推算?

每年三伏天的起止,古人早有推算方法。按照“夏至三庚便入伏”的说法,2025年夏至是6月21日,第三个庚日落在7月20日,也就成了今年头伏的开始。

头伏从7月20日到29日,共10天;接着是中伏,从7月30日持续到8月8日,这一段最热,湿热交织。“热在三伏”,说的正是这段日子气温高、闷湿重。

等到8月7日立秋,“秋后一庚入末伏”,8月9日恰逢庚日,今年的末伏就从那天开始,一直到8月18日,为期10天,属于暑气回落的尾声。

三伏分明,各有节序,从头伏起步,中伏最烈,末伏收尾。整整三十天,高温不退,一句“汗落如雨,暑热难挡”正好道出这段日子的气象特征。

“伏天热不热,就看头伏”,明日头伏,今年伏天会热到哭?早了解


因此,今年三伏天时间表来了,如下:

7月20日至7月29日为头伏,共10天;

7月30日至8月8日为中伏,共10天;

8月9日至8月18日为末伏,共10天。


今年三伏不一般,今年是“母伏”,今年伏天会热到哭?

按照农历推算,今年7月20日入伏,正值六月廿六。老一辈有句俗话说:“公伏凶,母伏爽”,讲的就是入伏日的奇偶与天气冷热的关系。

所谓“母伏”,就是入伏日在双数。这种年份,往往暑气不至极端,炎热中略带缓和。今年是六月廿六入伏,属“母伏”,从经验来看,高温虽在,却不至难耐。

三伏天向来湿热难躲,不过“母伏”年份气候略显温和。虽无凉意,却也不至于“日头似火,晒石开花”,让人喘不过气来。

由此来看,今年的三伏天虽仍属酷暑时节,但“热而不毒”,或许更适宜出行与作业。正所谓“天有常道,物有节气”,规律之间自有一份从容可循。

“伏天热不热,就看头伏”,明日头伏,今年伏天会热到哭?早了解


故,虽无现代气象手段,老祖宗却靠经验和观察,总结出不少识天察地的办法,能提前预判冷暖,安排农事。农村常有句老话:“伏天热不热,就看头伏”,这到底是啥意思?明日7月20日头伏,今年伏天会热到哭?不妨看看农谚怎么说。

一、淋了母伏头,四十五天阴。

今年7月20日是“头伏”,恰好也是农历六月廿六,属双数,民间称之为“母伏头”。老一辈常说,“母伏爽,公伏凶”,意思是母伏年份相对凉爽,暑气不至极端。

更巧的是,今年的头伏当日就迎来降雨,俗语有云:“淋了母伏头,四十五天阴。”这话虽不作定论,却反映出人们通过经验总结出的天气规律。

所谓“母伏逢雨,后期多阴”,正是说三伏初期若有雨水打头阵,往往预示接下来伏天湿气偏重,降雨偏多,热气虽有,却不至蒸烤难耐。

从节气节律来看,三伏时段虽处高温期,但“雨水调气”,对农作、生活都有缓解之效。正如古人云:“天地有常,阴阳调和”,顺时而行,自可安然度夏。

“伏天热不热,就看头伏”,明日头伏,今年伏天会热到哭?早了解


二、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

今年7月20日正式入伏,紧接着8月7日立秋,而末伏是在8月9日开始。也就是说,立秋之后还有12天的伏天,这种情况被称为“秋包伏”,民间有说法:“秋包伏,热得哭”。

所谓“伏包秋”是说立秋当天就是末伏首日,这样的年份三伏天常在立秋之后迅速结束,凉意较早;而“秋包伏”则表示伏天压在立秋之后,往往炎热持续,暑气难消。

“秋包伏”年里,常见立秋不降温,反倒热上加热。这正应了另一句俗话:“秋老虎猛扑人,三伏热更深”。不过今年包的时间不长,只有12天,因此秋后的暑气虽烈,恐怕也难持久。

话虽如此,短暂的“秋老虎”仍不可小觑。如古人云:“暑退秋犹在,风高莫贪凉”,说明立秋虽至,但天气变化仍有余热,仍需随时留意气候波动。

“伏天热不热,就看头伏”,明日头伏,今年伏天会热到哭?早了解


三、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热死牛。

今年的头伏从7月20日开始,属于典型的“晚入伏”。民间常说“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热死牛”,意思很直白,晚来的伏天,暑气往往更猛。

入伏时间的早晚,虽由节气和天干地支决定,但老话里留下的经验之谈,不乏气候节律的观察。正如“火伞高张三伏现”,一旦晚入伏,热浪往往来得更持久也更猛烈。

2025年头伏对上农历六月廿六,三伏刚至就直逼七月末,预示着中伏和末伏大概率会赶上暑气最盛的时候。可见今年虽为“母伏”,但热情丝毫不减。

不过话说回来,暑虽酷,但“三伏似蒸笼,出门汗如雨”,这也正是夏季的本色。正如古人提醒:“大热不过伏,天高任鸟飞”,该防的热,仍要从容应对。

“伏天热不热,就看头伏”,明日头伏,今年伏天会热到哭?早了解


四、入伏逢单,伏里盖棉;伏逢双,热死老牛。

今年头伏是7月20日,农历六月廿六,刚好是个双数日子。民间有句老话,“入伏逢单,伏里盖棉;伏逢双,热死老牛”,说的就是这天的日子数,可能对应着后头的气候走势。

古人通过节令变化总结经验,认为入伏若逢单数,往往阴雨连绵、清凉不少;若逢双日,暑热强烈,连牛都受不了。虽有夸张成分,但也折射出对三伏气候变幻的细致观察。

双数伏头,往往预示着“火云如烧”,日头毒、暑气重。尤其地面热量积聚快,容易形成闷热天气。人们常说“烈日炎炎似火烤”,大概就是这种感受。

不过也别太焦虑,三伏虽热,但也有规律。所谓“热在三伏,凉在三九”,一头热得够足,才能换来秋高气爽的收尾。这也是节气运转中别有意味的自然安排。

“伏天热不热,就看头伏”,明日头伏,今年伏天会热到哭?早了解



总结:明日7月20日头伏,老人说:“伏天热不热,就看头伏。”,虽说不是铁律,但却是古人经验积累的结果,有一定参考价值。农谚虽简,却不空,咱们还是该理性看待,你怎么看?

发表评论

瑞纳视察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瑞纳视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