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至今健在的开国将帅只剩一位,102岁高龄,身体依旧健朗

排行榜 2025年07月26日 13:05 0 admin

说起开国将帅,很多人立刻会想到1955年的大授衔。其实,“开国”是一个广义的阶段,不单指1955年,因为在我军取消军衔制之前,还有几位老革命在1955年之后被补授或授予了将军军衔。

至今健在的开国将帅只剩一位,102岁高龄,身体依旧健朗

2022年,有报道说随着杨永松上将的逝世,开国将帅已全部离世。其实,这是很不严谨的。

因为,当时在世的还有1961年授衔的张力雄少将,以及1964年授衔的王扶之、文击和涂通今3位少将。

不过,在3年后的今天,这4位将军中的3位也都先后逝世,健在的只剩一位102岁高龄的老将军

那么,这位老寿星到底是谁?

他又有着怎样的革命传奇呢?

红小鬼

本文要讲的这位老将军就是王扶之少将。

至今健在的开国将帅只剩一位,102岁高龄,身体依旧健朗

老爷子出生于1923年,是开国将帅中年纪最小的。他老家是陕西绥德,也就是今天的子洲县。

其实,老将军的本名叫王福治,是苦孩子出身,小时候,就没了娘,刚学会走路,就跟着爷爷吃“百家饭”,再大点,便跟着老爹背井离乡,给地主放羊。

那时候,陕北一直流传着“老刘”的传说,这位“老刘”是谁呢?

那就是我党陕甘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大名鼎鼎的刘志丹同志。

至今健在的开国将帅只剩一位,102岁高龄,身体依旧健朗

老乡们告诉小小年纪的王福治,这个“老刘”可是穷人的大恩人,经常带领红军劫富济贫,把地主家的地分给老百姓种。

1935年7月的一天,“老刘”带着队伍来到了王福治生活的村子。12岁的王福治则惊奇地发现在这支队伍里竟然有很多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小战士。大家扛着红缨枪,精神抖擞,齐声高唱革命歌曲,是威风凛凛。

一瞬间,王福治也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他找到一位像“长官”的红军,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很多年之后,老爷子都记得那位“长官”和蔼地纠正他,道:“红军队伍不叫‘长官’,都称呼‘同志’。”

不久之后,王福治就成为了红26军的一名红小鬼。在登记的时候,一位有文化的张文书念叨着王福治的名字,建议他改成“扶之”,意为“大厦将倾,国人扶之”

也就是从那时起,王福治有了自己的新名字~王扶之。

后来,老爷子回忆起当初这段往事时,总会咧着嘴笑着说:“那时只是想吃上白面馒头,结果,扛了一辈子枪。”

而且,老爷子还提过刚入伍的时候,自己不理解什么是“革命”,而真正让他树立起“永远跟着党”的信念的,其实是一次差点成为“逃兵”的经历。

1937 年8 月,红军正式改编为八路军。

至今健在的开国将帅只剩一位,102岁高龄,身体依旧健朗

按要求,指战员军帽上的红星都要换成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帽徽。

对此,王扶之怎么也不能理解,于是,就和战友偷偷商量回到老家,投奔别的革命队伍。

很快,这事儿让组织科的科长知道了。这位科长把王扶之和几名战友叫到一起,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告诉他们大敌当前,共产党就是要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日,成为救国的先锋;队伍是改编了,但红心不会改,红旗还在大伙儿的心里。

那一年,14岁的王扶之刚刚成为后补党员。这位科长在关键时刻,为他指明了奋斗的方向。晚年时,王将军对这堂特殊的党课仍然念念不忘。他说自己从那以后,便一直紧随党的旗帜,为党的事业奋斗了一辈子。

而在想通之后,王扶之便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关键一战。

司机

很难想象,王扶之在14岁时便参加了那场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战。

1937年9月24日夜,天降暴雨,王扶之和战友们用油布包裹着枪支弹药,踩着小腿深的泥泞,摸黑向着阵地狂奔。很多战友都不慎摔倒,但没有一个人会出声,生怕暴露了队伍的行踪。

9月25日一早,王扶之和战友们忍着饥寒,赶到伏击阵地进行隐蔽。他记得山下那条沟的地势太险了,最窄的地方只能过一辆汽车,两边都是10几丈高的悬崖,是伏击的绝佳地点。

至今健在的开国将帅只剩一位,102岁高龄,身体依旧健朗

7点左右,鬼子兵的辎重车队终于全部进了“口袋”。八路军指挥员一声令下,战士们火力全开,把鬼子打得鬼哭狼嚎。

打到中午,八路军大获全胜,缴获了鬼子1000多条步枪、20多挺机关枪,还有1门野战炮。王扶之是测绘员,所以,他很想给部队搞到一个鬼子的望远镜,结果,左脸被弹片击中,留下了终身的伤疤。

1939年,在河北红子殿,新4军3师展开对日作战。那时,王扶之已经是8旅22团的作战参谋。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一辆鬼子的自行车。此后,他没事就练习,练到了人车一体的境界,在队伍中传为了佳话。

巧的是,3师师长黄克诚是高度近视,行军、作战都挺麻烦,更不能骑马。而王扶之可救了黄师长的急,当起来专职“司机”,随时都可以用自行车驮着师长四处穿梭。

至今健在的开国将帅只剩一位,102岁高龄,身体依旧健朗

从1941年到1943年,鬼子在盐城、阜宁地区展开“扫荡”。而黄师长在指挥反“扫荡”时,便经常坐在王扶之的自行车后座上,了解敌情,听取战报,并制定作战计划,指挥部队。

于是乎,这自行车就成了3师的流动师部。

1943年春天,黄师长的师部只带了1个特务营进行转移,结果,在阜宁的黄河旧堤附近遭遇鬼子。

特务营立刻以河堤为阵地,与鬼子展开激战,甚至还和鬼子拼了刺刀。因为伤亡过大,特务营的阵地已经岌岌可危。师指挥部就在200米外的蘆堡村内。危急时刻,王扶之用自行车驮上黄师长,和师部的其他同志一起转移。

途中,黄师长在自行车上下令,调附近的8旅22团的一个营立刻前来增援特务营。

像这样的大规模激烈战斗,黄师长在自行车上一共指挥了6次,彻底粉碎了鬼子企图摧毁我华中局和新4军军部,以及我抗日根据地的阴谋。

1981年,副总长张爱萍将军到新疆视察,在见到担任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的王扶之时,还幽默地问道:“你还记得用自行车驮黄师长的事儿吗?那时候,3师师部可是在你的自行车上呀!”

王扶之则答道:“当然记得,您那时是我们副师长呀,跟着您和黄老,我可是学了不少好东西!”

至今健在的开国将帅只剩一位,102岁高龄,身体依旧健朗

1949 年1 月,我军发动“平津战役”。

当时,王扶之已经是39 军115 师的343 团团长。他主动请缨,接受了主攻任务。

而战斗开始后,敌人的火力异常凶猛,343团尖刀排的战士们在冲到城墙后,接连牺牲,红旗是一次次倒下,战场形势异常严峻,怎么办?

两个生日

眼看自己的部下一批一批倒下,王扶之血往上撞,亲自抱着炸药包,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飞身跃出阵地。警卫员拼死抱着他,喊道:“团长!您不能去呀!”

而王扶之怒道:“我要是死了,你当团长!”随后,他一连炸掉敌人的3个碉堡,代价则是自己的左腿被敌人的子弹打穿。

为了稳住军心,鼓舞士气,他忍痛靠在护城河边的城墙下,继续指挥战斗,直到红旗飘扬在天津的城头之上。

在一生戎马中,王扶之百战沙场,经历过无数次冲锋,并7次负伤,他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就是“要打胜仗,指挥员必须靠前”。

在抗美援朝中,王扶之率领全团入朝作战。

至今健在的开国将帅只剩一位,102岁高龄,身体依旧健朗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王扶之虽然身为猛将,但脾气一直挺好,几乎没对袍泽发过脾气,是位妥妥的“儒将”。

但唯独在朝鲜战场,他骂过一次部下。

1951年2 月,敌人对343 团镇守的马山阵地发动猛攻,2营损失惨重。无奈之下,营长只能给团部打电话,带着哭腔求王扶之让全营撤下来休整,要不,全营就打没了。

可王扶之没等他说完,就骂道:“你敢把阵地丢了,我就杀你的头!”

这也是他在非常之时的非常之言。

最终,2营抗住了敌人16次猛攻,终于守住了阵地。多年之后,老将军对这场战斗仍然记忆犹新,他说道:“大白天的,全营往下撤,不就成了美国飞机的靶子了嘛!”

不久之后,王扶之担任了39军115师的代师长。

1952年8 月2 日,他正在师部的防空洞里进行经验总结时,突遭美帝空袭。一颗炸弹直接命中洞顶,一瞬间,整个防空洞都被炸塌,王扶之和7名战友被埋在了20多米厚的土层下。

至今健在的开国将帅只剩一位,102岁高龄,身体依旧健朗

空袭过后,救援工作立刻展开,可在挖了30多个小时后,仍然没找到被埋的王扶之和其他战友。最后,王扶之“牺牲”的消息汇报到了军部。

就在大家要停止救援时,有两只苍蝇从废墟里飞了出来。这意味着下面还有空气,很可能有人还活着!于是,官兵们继续狂挖,终于把王扶之等人挖了出来。

而此时距离他被埋,已经足足过去了38个小时。

老人家虽然一辈子都不怕死,但对于这次经历,还是给出了“命大”的评价。此后,王扶之每年都要过两次生日。

晚年的时候,老将军喜欢书法,经常会在书桌前写下很多字,而这些字并不是诗词,而是他一个又一个战友的名字。每位战友叫什么,是哪里人,是什么职务,在哪牺牲,他都记得一清二楚。

至今健在的开国将帅只剩一位,102岁高龄,身体依旧健朗

有记者在采访时,曾经问过老将军一辈子里什么是最骄傲的事儿。老爷子沉思良久之后,摸着胸前的勋章,答:我没给红军丢人,我也没给国家丢人!

在此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唯一在世的开国将军~王扶之。

素材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丨自行车上的司令部——老红军王扶之在黄克诚身边的日子

澎湃新闻丨多谋善战的勇将——王扶之

发表评论

瑞纳视察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瑞纳视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