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马英九:两岸开战或无法避免,但台湾不可能成为第二个乌克兰

健康生活 2025年07月24日 21:05 0 admin

2008年5月,马英九以765万票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开启了国民党连续八年的执政期。他的胜选得益于岛内对陈水扁贪腐案的不满,以及对两岸和平的期待。马英九提出的“九二共识”成为其施政核心,主张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旨在通过经济、文化交流缓解长期对立。

马英九:两岸开战或无法避免,但台湾不可能成为第二个乌克兰

这一共识源于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默契,强调只有一个中国,但国民党附加“一中各表”,将“中国”解读为“中华民国”。大陆从未接受这一解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将其作为两岸对话的基础。

马英九执政初期,两岸关系显著改善。2008年6月,海协会与海基会签署协议,启动直航、通邮、通商,史称“三通”。每周数百架次航班往来两岸,台湾桃园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激增,大陆游客涌入阿里山、日月潭等景点,带动旅游业收入增长。

马英九:两岸开战或无法避免,但台湾不可能成为第二个乌克兰

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签署,台湾水果、渔产品出口大陆大幅增加,石斑鱼出口额从2007年的2000万元跃升至2014年的53亿元。台湾护照在百余国家获免签或落地签待遇,岛内民众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开放氛围。

2015年11月7日,马英九与我国领导人在新加坡会晤,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直接接触。双方重申“九二共识”,强调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国际社会密切关注,认为这标志着两岸和平的巅峰。

马英九:两岸开战或无法避免,但台湾不可能成为第二个乌克兰

然而,这一时期并非没有波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重创台湾出口经济,中小企业面临订单锐减,失业率攀升至5.9%。2009年8月,莫拉克台风引发“八八风灾”,屏东、台东等地受灾严重,政府救援迟缓,民众不满情绪高涨,马英九民调支持率跌至20%以下。

2014年,国民党推动《两岸服贸协议》,旨在进一步开放两岸服务业市场,却引发“太阳花运动”。学生与市民抗议协议未经充分审议,担心经济过度依赖大陆。抗议活动持续数周,严重冲击国民党形象。

马英九:两岸开战或无法避免,但台湾不可能成为第二个乌克兰

民进党借机崛起,蔡英文以“反中”立场吸引年轻人支持。2016年民调显示,30%民众支持“维持现状”,20%倾向“独立”,尤其年轻人对“九二共识”兴趣减弱。马英九执政末期,岛内“反中”情绪上升,民进党在2016年大选中获胜,蔡英文上台后拒绝承认“九二共识”,两岸交流迅速冷却。

2023年10月16日,马英九在纽约大学发表演讲,针对两岸关系与国际局势发表看法。他批评美国部分政客试图将台湾“武器化”,点名美国前国安顾问奥布莱恩提议“给每个台湾人发AK-47”的言论,认为这是将台湾推向战争边缘的危险行为。

马英九:两岸开战或无法避免,但台湾不可能成为第二个乌克兰

他明确表示,两岸冲突可能难以避免,但台湾绝不会成为第二个乌克兰。这一观点基于军事与政治两方面的分析,反映了他对台海局势的深刻思考。

从军事角度,马英九引用美国兰德公司18次兵棋推演的结果,指出在台海冲突中,即使美军介入,大陆仍占优势。台湾四面环海,地形狭长,缺乏乌克兰那样的陆路补给线。

马英九:两岸开战或无法避免,但台湾不可能成为第二个乌克兰

乌克兰因接壤多个国家,能够通过波兰等国获得武器与物资支持,战争得以持续。而台湾一旦被封锁,外部援助难以抵达,冲突可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兰德公司的推演显示,解放军在海空联合行动中具备压倒性优势,台湾自身的军事力量难以长期抵抗。

在政治层面,马英九强调两岸关系的特殊性。乌克兰是国际公认的主权国家,得到北约与西方国家的全面支持。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立场为联合国多数成员国所认同,包括美国在内。

马英九:两岸开战或无法避免,但台湾不可能成为第二个乌克兰

美国虽对台湾提供军售,但在外交上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避免明确承诺军事支持。马英九认为,将台湾与乌克兰类比是一种误导,试图将中国大陆等同于俄罗斯,制造错误认知。这种类比在岛内被民进党利用,鼓动“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的情绪,刺激选民支持其政策。

马英九主张“维持现状”,即保持两岸经济、文化交流,避免走向“独立”或“统一”的极端选择。他认为,战争对两岸民众的代价过于沉重,和平对话是更可行的路径。这一立场延续了他执政时期的政策基调,强调两岸同属中华民族,文化与历史纽带应成为缓和紧张的桥梁。他在演讲中重申,国际社会应尊重一个中国原则,避免将台海问题复杂化。

马英九:两岸开战或无法避免,但台湾不可能成为第二个乌克兰

岛内对马英九的观点反应不一。部分民众与媒体认为其分析理性,指出台湾地缘劣势与国际处境的现实。然而,民进党当局迅速反驳,强调台湾有“台海天堑”作为天然屏障,且牵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与乌克兰的处境不同。

民进党还批评马英九的立场过于软弱,未能提出应对大陆军事压力的具体措施。国民党内部也出现分歧,支持者认为他维护和平初衷可取,反对者则认为其观点缺乏实际操作性。

马英九:两岸开战或无法避免,但台湾不可能成为第二个乌克兰

马英九随后接受《德国之声》采访,进一步阐述两岸关系的独特性。他指出,台湾自1991年起不再将大陆视为敌对势力,双方在“九二共识”下建立了对话基础。

然而,民进党上台后拒绝这一共识,导致交流停滞,军事对峙加剧。岛内舆论对此争论激烈,部分市民支持马英九的和平呼吁,但更多年轻人受民进党影响,倾向于强化军事准备与国际合作,警惕大陆的意图。

马英九:两岸开战或无法避免,但台湾不可能成为第二个乌克兰

2024年,民进党领导人赖清德上台,其政策进一步加剧两岸紧张。赖清德公开宣称“两岸互不隶属”,推动“去中国化”教育改革,历史教材中中华文化内容被大幅削减,改为“台湾史”与“东亚史”。这一举措引发岛内家长与学者的抗议,认为此举割裂了两岸文化联系。

赖清德还延长兵役期限至一年,引入美式军事训练,强化“反登陆”作战能力。台海周边军演频繁,解放军战机多次越过所谓“海峡中线”,军舰在台湾东部海域巡航,岛内民众的焦虑情绪加剧。

马英九:两岸开战或无法避免,但台湾不可能成为第二个乌克兰

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动作进一步复杂化局势。2024年,美国对台军售规模扩大,包括新型导弹与无人机系统。特朗普政府施压台积电赴美建厂,转移半导体核心技术,引发岛内经济界担忧。

台积电是全球芯片供应的关键,占全球晶圆代工市场的54%。其外迁导致台湾科技产业面临空心化风险,中小企业订单减少,夜市经济受到波及。岛内民众对美国意图产生疑虑,认为其优先保障自身利益,而非台湾民众福祉。

马英九:两岸开战或无法避免,但台湾不可能成为第二个乌克兰

马英九未停止为和平奔走。2024年4月,他访问大陆,参加湖南大学的文化交流活动,强调两岸共同的文化根源。2025年6月,他在甘肃天水参加伏羲公祭,向中华始祖致敬,与台湾青年共同参观敦煌莫高窟,试图通过文化活动重建两岸联系。

这些努力获得部分大陆民众的认可,但岛内反应冷淡。民进党批评其“亲中”,部分台湾媒体认为其行动难有实质效果。国民党内部也因策略分歧陷入争论,部分成员主张更强硬的立场。

马英九:两岸开战或无法避免,但台湾不可能成为第二个乌克兰

两岸军事对峙持续升级。2025年春,解放军在台东外海举行大规模演习,军舰与战机联合行动,模拟封锁与登陆作战。台湾渔民因军演减少出海,渔获量下降,基隆港的渔市交易冷清。

国际媒体密切关注,部分西方记者将台海局势与俄乌冲突类比,引发大陆官方反驳。国台办多次声明,台湾是中国领土,台海问题属内政,与乌克兰的主权国家冲突性质不同。马英九也在多个场合重申这一观点,呼吁国际社会避免错误类比。

马英九:两岸开战或无法避免,但台湾不可能成为第二个乌克兰

台湾不会成为第二个乌克兰。地缘上,台湾四面环海,难以获得持续外部支援,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广泛认同也限制了美西方直接军事介入的可能性。解放军的军力优势使得台海冲突难以演变为乌克兰式的持久战。

然而,两岸关系仍处紧绷状态。民进党的政策加剧对立,解放军保持高压态势,擦枪走火风险未消。马英九的和平呼吁虽未改变局势,但其推动的民间交流为两岸保留了沟通渠道。文化活动、经贸往来成为维系和平的纽带,为未来对话留下一线希望。

发表评论

瑞纳视察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瑞纳视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