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一天内,美方和中国2大邻国签下协议,特朗普“又飘了”,美财长不许中国做一件事

排行榜 2025年07月24日 21:02 0 admin

“这才叫真正的谈判艺术!”当地时间7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高调晒出“一日双签”的成绩单——美国与日本、菲律宾两大中国邻国同时达成贸易协议。关税让步、投资承诺、市场开放……特朗普用一串漂亮的数据包装着自己的“外交胜利”,甚至放话“未来还有更多成果”。然而,在这场看似美国“大获全胜”的经贸攻势背后,隐藏的却是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新一轮挑衅。

1.一日双签:关税威胁下的“不对等协议”

特朗普的“谈判技巧”一如既往地简单粗暴——先挥舞关税大棒,再抛出蝇头小利。

美日协议中,美国将对日本进口商品关税从25%降至15%(此前曾威胁加征25%),换来日本承诺投资5500亿美元,并获得利润的90%。但协议全文未提及日本对美关税调整,所谓“双赢”更像是美国单方面施压的结果。

一天内,美方和中国2大邻国签下协议,特朗普“又飘了”,美财长不许中国做一件事

马科斯(资料图)

美菲协议更是赤裸裸的“城下之盟”:美国对菲律宾商品征收19%关税,菲律宾则需向美国“完全开放市场”并实行零关税。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记者会上一边强调“独立外交政策”,一边高调宣称“美国是最大合作伙伴”,矛盾表态暴露了东南亚国家在中美博弈中的无奈选择。

更讽刺的是,印尼早在7月16日就已妥协——特朗普同意将印尼关税从32%降至19%。短短一周内,特朗普连下三城,但这种“胜利”的代价是什么?

2.特朗普“飘了”:从协议秀到对华摊牌

在完成对邻国的“收割”后,特朗普的野心迅速膨胀。他不仅将协议包装成“美国优先”的胜利,更将矛头直指中国——不许中国购买俄罗斯和伊朗石油。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7月22日公开要求将此议题纳入第三轮中美经贸谈判(计划7月29日-3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更荒谬的是,贝森特宣称“中国是受制裁的俄伊石油大买家”,试图以“教师爷”姿态干涉中国能源政策。

一天内,美方和中国2大邻国签下协议,特朗普“又飘了”,美财长不许中国做一件事

(资料图)

这种施压逻辑并不新鲜:

•数据对比:美国对日本关税从25%→15%,对菲律宾关税19%,对印尼关税从32%→19%。

•核心手段:关税威胁+利益诱惑,逼迫他国让步。

但中国早已不是10年前那个被动接招的角色。

3.中方的底线:主权问题不容谈判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新摊牌”,中方回应干脆利落:

1.外交部表态(7月22日):

•“在关税问题上,中方立场一贯明确。”

•“希望美方落实两国元首共识,通过对话减少误解。”

2.核心原则:

•中国有权自主决定能源进口来源。

•不会在主权问题上妥协。

更关键的是,中方至今未回应特朗普访华事宜。若美方继续施压,这一行程很可能“流产”。

一天内,美方和中国2大邻国签下协议,特朗普“又飘了”,美财长不许中国做一件事

特朗普(资料图)

4.特朗普的“自信”与现实困境

特朗普的“飘了”并非偶然。他的底气来自两点:

1.短期数据:美日、美菲、美印尼协议看似成果丰硕。

2.对华博弈经验:尽管贸易战未达预期,但美国仍掌握部分筹码。

但现实同样残酷:

•欧盟态度:冯德莱恩虽强调“维护欧盟利益”,但欧盟对美依赖短期内难改变。

•东南亚国家:菲律宾、印尼的“两面下注”说明,它们不愿彻底倒向美国。

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韧性让特朗普的施压效果大打折扣——

•数据支撑:

•日本投资5500亿美元(但利润90%归美国)。

•菲律宾市场开放+零关税(但美国仅征收19%关税)。

这些协议真能如特朗普所言“创造数十万就业岗位”?还是又一次“数据游戏”?

结语:特朗普的“胜利”能持续多久?

特朗普的“一日双签”确实赚足了眼球,但细究之下,这些协议更像是美国霸权衰落期的“最后挣扎”——

1.对邻国:关税威胁+利益诱惑,短期有效,长期难持续。

2.对中国:干涉能源政策触及核心利益,中方绝不会让步。

历史早已证明,单边霸凌终将失败。特朗普或许能靠“交易艺术”赢得一时掌声,但挡不住多极化潮流的滚滚向前。

“飘了”的特朗普,这次还能笑到最后吗?

发表评论

瑞纳视察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瑞纳视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