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访华结束,冯德莱恩离开北京,从中国临走之前,她送给美方一句话

景点排名 2025年07月25日 14:20 0 admin

7月24日,冯德莱恩结束了在北京的一天访问。她临走前留下一句话,很快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欧盟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与跟美国的关系变坏无关。”

访华结束,冯德莱恩离开北京,从中国临走之前,她送给美方一句话

这句话像一根针,扎在了美国的耳根子上。

它不止是对中方的回应,更是她在夹缝中寻求喘息的一种宣言。

这趟北京之行,她来得不算早,但来得刚刚好。

至于她的意图,是出于表态还是更有策略性,还得从她的一些举动来分析。

自今年春天以来,欧盟与美国的贸易谈判几经波折,始终未能达成协议。

访华结束,冯德莱恩离开北京,从中国临走之前,她送给美方一句话

最初,特朗普政府提出了“对等关税”的方案,想从欧盟那边获得一些实际的利益。

欧洲并不太愿意接受。美国先提出零关税,但欧盟拒绝了。

接着,美方稍微让步,提出10%的关税,但欧盟依然犹豫不决。

最后,美国干脆直接给欧盟送去了一封信,明确表示:30%的关税。

欧盟迅速作出反应,公开表达了不满,但现实的压力依然摆在眼前。

到头来,欧盟被迫接受了15%的税率,同时还要附赠一揽子条件,包括扩大投资、放宽市场准入。

访华结束,冯德莱恩离开北京,从中国临走之前,她送给美方一句话

谈判走到这一步,欧盟自己也明白,不太划算。

这不是一次互惠互利的协议,更像是被压着谈下来的结果。

这种情况下,欧盟开始寻求新的缓冲地带。中国市场,自然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但就在冯德莱恩准备启程去北京的时候,特朗普政府又出了新招。

7月23日,也就是她出发的前一天,特朗普对外释放信息:美方准备将对欧盟的关税,从30%下调到15%。

访华结束,冯德莱恩离开北京,从中国临走之前,她送给美方一句话

访华结束,冯德莱恩离开北京,从中国临走之前,她送给美方一句话

对外的说法是“调整政策”,但条件也附在后面。

欧盟要进一步开放市场,特别是让美国企业能更顺畅进入欧洲。

这不是什么突然的“善意”。

它的时机恰到好处,几乎就是冲着冯德莱恩的北京之行去的。

美方很清楚,欧盟要跟中国谈合作,想要在中美之间找一个相对平衡的位置。

这时候抛出一个“关税减半”的消息,既能制造影响,也能给欧盟施加心理压力。

更重要的是,这条消息一出,不仅干扰了欧盟的议程,也让外界把注意力重新拉回到“美欧关系”上。

访华结束,冯德莱恩离开北京,从中国临走之前,她送给美方一句话

路透社提到,冯德莱恩这条帖文发布在与中欧会晤前

特朗普很清楚怎么用贸易牌去掐住盟友的脖子。

对于欧盟来说,谈不成是吃亏,谈成了也未必能全然受益,处境依然复杂。

这次“15%换市场”的减税政策,表面上看让欧盟松了口气,实则是另一种形式的控制。

要知道,从2024年12月到2025年7月,欧盟与美国已经就贸易结构、数字税、绿色补贴等问题打了多个回合。

每一次,美方都牢牢掌握议程。尤其在能源和汽车关税上,欧盟处于极不利的位置。长期来看,这种谈判节奏对欧方不是好事。

也正因为如此,冯德莱恩还是照原计划去了北京。这趟行程没有铺张,但会见安排密集。

访华结束,冯德莱恩离开北京,从中国临走之前,她送给美方一句话

她与中方高层进行了正式会谈,讨论内容包括贸易、气候合作、产业链稳定等问题。

虽然没有公开细节,但从会后释放出的信息可以看出,中方传递出的关键词是:对话、互利、平等。

访华结束,冯德莱恩离开北京,从中国临走之前,她送给美方一句话

中方没有回避现实分歧,但也没有回避合作空间。对中方来说,这是一场必须面对的沟通。

而对欧方来说,则更像是寻找出口。

这并不是冯德莱恩第一次谈中欧合作,但此次与前几次相比,所处的背景发生了变化。

欧盟与美国关系紧张,中东局势不稳,乌克兰战争持续,欧洲能源价格上涨,产业外迁现象愈加严重。

访华结束,冯德莱恩离开北京,从中国临走之前,她送给美方一句话

2023年下半年到2025年中期,欧盟企业倒闭率逐季攀升。制造业、光伏、电动汽车等多个产业对外依赖程度加深。

尤其是新能源转型方面,中国在稀土、光伏组件、电池原材料上的全球占比高得惊人。

欧盟想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但从现实数据来看,并不容易。

在这种背景下,中欧之间重新建立“谈话机制”,成为欧盟必须考虑的一条路径。

冯德莱恩在会谈中提到,中欧可以在保持分歧的同时开展合作,认为当前正处于“调整结构的窗口期”。

她没有多谈乌克兰,没有点名台海,更没有谈制度问题,而是更多把重心放在“平衡、对等、机制”这几个词上。这说明,欧盟在重新定位自己与中国的关系。

访华结束,冯德莱恩离开北京,从中国临走之前,她送给美方一句话

从过去的“希望中国靠拢欧洲”,到现在的“希望欧洲能守住战略空间”。而中方的回应也比较实际。

没有铺天盖地的接待,也没有口头上的承诺,只是传达了一种态度:合作可以,但要相互尊重,不能边合作边搞小动作。

在具体议题上,中方也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比如在光伏产品争端中,可以建立产品合规对话机制。

在稀土出口方面,提出设立沟通渠道,防止误解扩大。

在电动车问题上,也愿意就补贴标准、产能配置等进行技术层面对话。

访华结束,冯德莱恩离开北京,从中国临走之前,她送给美方一句话

这些建议并非要求欧盟做出“政治表态”,而是聚焦于可操作的层面。

这种处理方式务实且现实,欧盟未必能立即接受,但至少为双方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而就在这些会谈结束后,冯德莱恩留下了那句话。

“欧盟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与跟美国的关系变坏无关。”

她想告诉外界,欧盟要有选择的自由,而不是二选一的困境。

这句话是否会被美国采信,暂且不说,但它本身已经代表了一种方向。

访华结束,冯德莱恩离开北京,从中国临走之前,她送给美方一句话

从中方角度看,这次访问不是“合作突破”,但可以算作“机制重启”

谈判没有终点,但对话不能中断。

接下来要看的是,欧盟在特朗普下一轮动作来临之前,是否能把这扇门撑得住。

至于美方会怎么回应,还有没有“下一封信”,等的时间,恐怕不会太久。

发表评论

瑞纳视察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瑞纳视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