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晚清太监尹春如,给齐白石看大门22年,没有工钱,每月就给几幅画

十大品牌 2025年07月24日 23:40 0 admin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1930年代的北京,冬天比现在冷得多。

胡同里风一吹,羊皮袄都挡不住透骨的寒。

可有那么一个人,雪天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个酒坛子,脚上只裹着几层粗布。

有人劝他进去,他摇头说:“地滑。

先生听见响动,要担心。”

这话听着没什么,可知道他说的是谁,就不一样了。

晚清太监尹春如,给齐白石看大门22年,没有工钱,每月就给几幅画

那时候,齐白石已经是北平画坛响当当的人物了。

画一幅虾,能换一头猪,画一枝梅,能扯一匹布。

可越是名气大,门口来的人越杂。

有人求画,有人套近乎,有人干脆就是想占便宜。

家门口一天到晚跟赶集似的,连个清静都没有。

这时候,尹春如出现了。

晚清太监尹春如,给齐白石看大门22年,没有工钱,每月就给几幅画

他不是一般人。

出宫的太监,曾在肃亲王府伺候过。

那会儿清朝刚灭,太监这身份尴尬得很。

有些人避而远之,有些人背后指指点点。

可尹春如不说话,也不解释。

他站在那里,眼神利索,话不多,谁想进门,得先过他这一关。

晚清太监尹春如,给齐白石看大门22年,没有工钱,每月就给几幅画

最早请他看门的时候,齐白石也犹豫过。

按说,一个太监守门,传出去不好听,街坊议论起来,嘴上没个把门的。

可齐白石也知道,找个既懂画、又不多嘴、还能识人眼色的,不容易。

结果第一天就出事。

中午,一辆马车停在门口,下来两个南方口音的人,说是商会的,要见齐老求画。

尹春如不动。

晚清太监尹春如,给齐白石看大门22年,没有工钱,每月就给几幅画

别人递烟,他不接;问话,他不答。

只把一张“今日不见客”的字条挂在门环上。

你知道我们是谁吗?”那人有点怒了。

尹春如只说了一句:“正因为知道,才不能让进。

齐白石听说这事后,饭桌上头一回开口:“这人,留得住。

可有个麻烦——钱怎么给?

晚清太监尹春如,给齐白石看大门22年,没有工钱,每月就给几幅画

那会儿,齐白石的佣人都拿月银,不多不少。

如果给尹春如高了,其他人肯定有意见;低了,又不合适。

结果尹自己开了口:“别给钱,先生平日淘汰下来的画,能给几张就成。

说得轻描淡写,可谁都听得出,他不是来讨生活的。

他是来守规矩的。

这些“淘汰画”,其实就是齐白石画坏了、不满意、或者重复练习的画稿。

晚清太监尹春如,给齐白石看大门22年,没有工钱,每月就给几幅画

有些连名都没签,按理说不值几个钱。

可尹春如拿回去,一张张地看,分门别类,不急着卖。

他不走街串巷,也不挂招牌。

只在傍晚,挑几张带出去,找熟人悄悄谈价。

卖得不多,不讲价,不解释。

有人说他是“倒画的”,也有人背后骂他是“灰色中人”。

晚清太监尹春如,给齐白石看大门22年,没有工钱,每月就给几幅画

可他从来不争。

甚至有一次,差点拿到一张尚未落款的真品。

他看了又看,第二天一早放回原处,只留下一句:“这张不能出。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买得起齐白石画,是因为他。

像年轻时候的艾青,就曾说过,自己第一张白石画,是从“宫里出来的那位老先生”手里买的。

那幅画不大,是一株兰草,价钱也不贵,但他一直留着。

晚清太监尹春如,给齐白石看大门22年,没有工钱,每月就给几幅画

齐白石晚年,病重时话都说不清了。

可门口的尹春如还照旧守着,打水、应客、护门,从不多言。

有人问他:“你这是图什么?

他说:“门里头,是先生。

1957年,齐白石去世。

尹春如在头七那天离开了四合院,没惊动任何人。

晚清太监尹春如,给齐白石看大门22年,没有工钱,每月就给几幅画

他带走了那三幅只写了“春如”二字的画,还有一把旧木椅。

后来十几年,谁也没见过他。

有人说他住在北锣鼓巷的一个旧宅里,靠着几张老画过日子。

也有人说,他晚年把那三幅画捐给了百年纪念展,留了张纸条:“白石手迹,存念。

这事之后,再也没人那样叫他“太监老尹”了。

参考资料:

李辉,《齐白石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

胡佩衡,《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流通变迁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发表评论

瑞纳视察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瑞纳视察. All Rights Reserved.